11 October 2009

渺小的我說偉大的諾貝爾獎

應朋友的邀請/要求,補回我如何看奧巴馬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對諾貝爾和平獎沒有什麼研究,但有讀過<縱目傳聲 >鄭樹森自選集(天地)。當中有許多關於諾獎(文學)的文章。印象開始模糊,不過好記得鄭說諾獎是死吻(death kiss)許多作家拿了獎後都已經不能再有什麼突破。這跟得獎年齡大都有關係。 而高錕的得獎年齡跟他在60年代的論文相比是有點遠. 再看一個香港人熟識的經濟學家(或者是數學家) John Nash, 也就是隔了44年的時間. 或許這就是因為要時間來印證它們的偉大吧. 不過奧巴馬就一反常態. 其實也沒有什麼出奇的, 時間這回事可長可短. 以上特別挑選的例子是我對諾獎的一些看法. 我打出來很危險, 因為我從來沒有認真調查過每個獎的有待認可的時間, 不過都是感覺而已. 再說文學獎, 裡頭的語系問題都很值得研究. 為何亞洲語系的得獎特別少?(by the way, 村上還沒有拿到諾獎). 其實這又跟遴選委員會的取向, 他們懂得那種語言, 有沒有譯本有關. 所以我推斷奧巴馬得獎條件根本不只對世界貢獻一項有關. 試想只有五個人的委員會就決定了世界上一個認受性這麼大的獎. 其實這獎的認受性根本可看成一個權力的問題. 有認受性是來自我們這些無辜的人民. 我們很少, 甚至從不考證諾貝爾是一個什麼的獎. 我們只會在每年十月聽到報導說某某得獎了. 然後新聞就會重覆遴選委員會的原因, 我們幾乎全部接受. 因為我們無知. 當然這有部份是因為頒獎的往績, 但其實得獎與否有是否這麼大關係. 為了和平的人是否要得一個獎. 我看見許多人為胡佳抱不平, 我看這個出發點是好, 但我不同意. 因為這個獎代表得到的很少, 極端的說, 只是五個人的選擇, 每年只有一個. 況且和平獎是沒有關係的, 不被這個獎承認胡的工作, 也不等於他不值得我們尊重. 對於我來說, 許多維權律師, 許多為第三世界人民, 為氣候問題出力的人都值得我尊敬. 這個獎某程度上被神化, 又某程度上政治化. 我們期待中國人得獎, 我卻認為中國人為何執著幾乎是一種fetish. 為何我們那麼需要在國際上得到認同. 為何我們不去關心一下自己國家. 如果我們所有人民都過得很好, 得不到認同又如何? 諾獎的象徵意義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權力問題. 不得獎的人就不是重要? 例如巴金. 其實獎項許多時候都有同一個問題. 好像hitchcock(希治閣), 沒有拿過奧斯卡. 那他的電影已然經典. 我們盲從獎項, 是因為我們無知, 同時又甘心或者沒有意識中向權力低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