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November 2008

讀葉輝

<一>
想寫讀葉輝一事. 早幾天到圖書館一走. 認認真真的中文書那邊走了幾回. 總算第一次走全了整個中國小說. 然後順腳走了兩欄散文類. 無意發現了葉輝的散文.

對於香港文學缺乏認識的我, 當然不知道葉輝實有什麼來頭. 寫過什麼. 認識他就只是從明報的專欄開始. 當時初讀明報專欄, 沒有多留意葉輝那在左下角的一欄. 某日機緣巧合的讀了, 那天寫的是馬勒的大地之歌. 當然內容不是很音樂, 是關於大地之歌的文本來歷. 本是唐詩, 再經德人翻譯, 再到馬勒手. 隱約記得當時在這串演變中說的正是陶亭. 到底是陶做的亭, 還是陶家的亭. 

當時愚鈍, 只是因為講馬勒所以記得葉輝. 沒想到他是詩人. 對於詩歌想必敏感. 這應該是我對葉輝的早期印象. 可惜不久後他就沒有再寫明報專欄了.

<二>
想讀葉輝. 對著兩本葉輝的散文, 偏挑了<水在瓶>借回家. 第一讀感覺有陣哀愁. 寫的極像一些blog, 像的都在題材上, 很生活的, 跟想像中有些出入. 當然, 在文中都處可見詩. 引用他人的詩, 相通的, 解釋的, 融入文中. 不懂是否散文詩, 還是詩散文. 不過天涼天色灰灰的近黃昏讀, 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有點失落, 所以爬上床上, 趁天暗睡去.

<三>
想起葉輝在星期日明報的文字. 是介紹某一題目跟相關書籍. 也曾見過他這一類的書. 很難想像到一個詩人竟然有如此廣泛的涉獵. 一剎那間想過有兩個葉輝. 都怪自己見識貧乏. 
回頭還真的要讀多些書.

---
後記:在大公報找到葉輝寫<大地之歌>一文. 不記得跟明報那篇是否一樣. 不過是「雖不中, 亦不遠矣.」自己記憶沒有錢鍾書那樣神. 現找上原文改正一些錯誤陳述. 望大家見諒.

陶家亭子/葉輝
2008-3-2
李白有一首詩,題為《宴陶家亭子》:「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池開照膽鏡,林吐破顏花。綠水藏春日,青軒祕晚霞。若聞弦管妙,金穀不能誇。」這詩所寫的,是在「陶家亭子」舉行宴會的良辰美景,法國人戈迪亞(Judith Gautier)一九○二年出版的《玉書》,德國人漢斯?貝格(Hans Bethge)一九○七年出版的《中國之笛》,將此詩分別譯成法文和德文,詩中的「陶家亭子」被誤解為「陶製的亭子」,其後有人又將法文轉譯成中文,「陶製的亭子」再變身成為《琉璃亭》——「在小小的人工湖中央,矗立著/一座綠色和白色琉璃的亭子;/人們通過一條像虎背一樣的/拱形玉橋到達那裡。/亭子裡有幾個朋友,穿著/亮麗的長袍,一起喝溫熱的酒。/他們暢敘、做詩……/頭腳/倒置地在琉璃亭中喝酒。」

經過輾轉翻譯,「陶」這個姓氏變成「陶土」,又演變成「琉璃」,除了一座亭子尚隱約可辨,全詩已然面目全非了,也許,詩題的一個「宴」字,衍生了法譯本浪漫化的繪影繪聲:文人無拘無束的服飾,做詩喝酒,信是與實情相去未遠的「想當然」吧。可這譯詩卻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馬勒(Gustav Mahler)從《玉書》和《中國之笛》得到靈感,創作了《大地之歌》,其中第三樂章《青春頌》就是脫胎自戈迪亞的《琉璃亭》。

出處: 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3/02/XK-871384.htm
2008年12月4日. 下午三時

13 November 2008


Radiohead.

突然愛上他們. 剛剛買了他們的Kid A. 經常聽到香港人討厭或反K-歌. 當中又有多少人會有流行曲以外的愛好. 

其實Radiohead當中都有很多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