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ly 2012

也說書

在 Patron-Client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Hong Kong 的一半,暫時感想是理論層面都不算太新鮮,但重要的是其解釋現實的能力。書中有舉很多例子,感覺不錯。讀畢應該會再寫一下。

陳寧的《交加街38號》算是讀完了,不過讀得有點hea。除了最後一段,其他沒有什麼特別感想,可能會再重讀。

另外,便是在台灣時候買的兩本書、書展買的書、大學圖書館的書及公共圖書館的書。玩樂時間太多,閱讀時間太少,書債太重。我想沒有選擇讀碩士什麼的,還真是明智。

23 July 2012

Elles

「你濕了嗎?」Alicja 跟Anne 說。然後Alicja 解釋說:「客人會說:『我這樣說,你濕了嗎?」

我們不知道Anne 有沒有濕了,但是劇情卻沒有太大的意外。女主角Anne 為記者正在替Elles 寫一篇關於學生賣身的文章,她找到了兩名風格有點不同的女孩,與她們對談,然後在趕稿。電影中三人有各自的時間向度-Anne 是趕稿並要為丈夫老闆來家晚餐費心(是否與Mrs. Dalloway 有關?),Charlotte 的是與Anne 在公園對談及其援交的時間、Alicja 則是Anne 扮客人上酒店後對談的時間。

雖說是風格迴異,例如Charlotte 的乳房很小,而Alicja 那雙卻很驚人,Alicja 在性愛會有主導的時候,相反Charlotte 只是小女孩的,甚至很溫柔,輕輕安慰不舉的老年人,但這些都不能埋沒了Charlotte 跟 Alicja 的共同點,在性這一方面她們並不是受害者,相反得到了許多。

不難猜想,對於極其中產的Anne 來說,她們是問題的新一代。Anne 住在大屋裡,悉心的做運動並吃健康的蔬果,聽古典音樂。在這個背景下的Anne 自然要對兩名大學生所說的東西要皺眉頭了。她們為錢而出賣肉體,然後卻發現過程一點不侮辱,反而會是享受。

Alicja 的第一個客人那個故事有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始時二人一齊下廚,然後在餐桌上調情,然後是做了,接著是男人看著Alicja 自慰,然後再接上男人赤身坐在沙發上彈結他,與旁邊的Alicja在唱 Les Feuilles Mortes。挑逗、性感、美麗、快樂以及點點哀傷,這些都不是一般能與的嫖妓援交連上的。Charlotte 遇到的是一個她愛上了的男人,漂亮又帥氣。在床上一幕讓人難忘。初頭還在前戲時,放著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第二樂章,但到男人進入後,小提琴也到了高潮位置,然後鏡頭接上Anne 在家裡做運動,聽著貝七,由背景音樂轉到戲中的背景音樂。Charlotte在床上是開心的,而Anne 卻在家躺在軟墊上,乏味地做健身運動,甚至讓人覺得有禁慾的感覺。

故事安排當然要到Anne 在性上面有所解放。不過這一點可能還是有點鬆散,最後只是有意無意碰到自己乳房、玩弄一下扇貝肉、以及自慰。這種解放是否足夠到說服別人性其實是美好,還真是難說。在生命影響生命這環節是Elles 最弱的地方。最後 Anne 得不到老公,未能成事,但翌日一家人能夠坐低,在陽光入屋的情況下吃早餐,你便可知道這套電影的信息不能好好傳遞。這種薄弱與另一套情色片《睡美人》又有點相似。

儘管信息輕,但電影有特別的地方值得一提。戲中許多近鏡,而且全都用上淺景深,人物表情變得至關重要,Juliette Binoche 的不認同甚至蔑視、緊張、開懷都讓人信服。而這種手法相信是想表達記者採訪,同時又有點紀錄片的感覺。另外,戲中對音樂的運用很是不錯,尤其是
古典音樂。這很簡單的表現到Anne 的「中產」,又表達了Anne 發飆後需要冷靜 (那時候放的是Chopin的夜曲Opus 48 No.1),然後便是貝七那個澎湃用得正好。

看完之後覺得有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M問起喜歡嗎,我答一般。當然有幾幕還是覺得很不錯的。其中一幕是Anne 在與老公及其老闆食飯時,因席間太悶,所以幻想自己跟兩名少女的客人吃飯,那個赤裸彈結他的也在其中,他們一同在歌唱Les Feuilles Mortes,又在說話,予人賦格的感覺,很有趣。

15 July 2012

工作雜記

也說工作。忽然發現在大學時期的掙扎延續至今。在公司並沒有太多的「學習機會」,但同時候也不想太辛苦。如果努力為事業準備,我會立即想起這個事業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我一直都不覺得我這個行業做著什麼難能可貴的事情。許多時候只是一盤生意。但是,見到其他同屆的都在努力打拼,又覺得自己實在浪費時間。

早兩日在地鐵站碰到中學師弟,他說在某大律師樓實習。那時候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強的感覺。而後來我也想過我跟他應該沒有什麼區別。但妒嫉的感覺已經弱了很多。現在想來,在這方面不強求是好事。

可能因為這樣,我持續地做臥底。我參加考試,我修讀一些不太專業的課程,我試圖僭越邊界,但也只能做些微小的事情。心裡卻想也許能再做大一些。矛盾呀。

02 July 2012

七一

其實並沒有打算書寫七一遊行這回事。一來覺得遊行本身有其無力之處,二來是就算寫了也不見得會忽然有力。

不過,在遊行結束時的煙花重重的打了我一拳。在新政總台前,忽然隆隆幾聲。當然四周有人開始移動,在靠海的那一邊已經聚了些人看煙花。有些人開始拍照。那一刻,我意識到睇煙花深深植入了我們的記憶,甚至是一套程式。一切都很荒謬。我不明白。民陣台上主持人說:「呢的煙花有無經過我地同意?」一眾人答沒有,我才覺得有點「看場合」的感覺。

那段時間,我在嘗試連絡朋友,混亂間腦內聯到「去年煙花特別多」家賢打劫一幕。認真以及反差的幽默。諗住打劫,認真計畫好,點知目標被人捷足先登。我明白這不是一種對應或者是比喻。我亦不是要批評看煙花的行為,而且單是看也有很多的意義。

但那一刻的轉變,及我也想到要看煙花與在我認為有重要意義的遊行後反差下,這些確實讓我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