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音樂人生>, 謝幕還沒有放完我就離去了。因為這套電影給我太多的震撼。像是被打了一捶。心裡久久不能平復,整套電影並沒有舖排什麼,至少不是有高潮的戲。但我卻深深的感動了。
<音樂人生>其實是一套紀錄片,講述音樂天才黃家正的音樂路。說人生好像是好長的感覺。其實黃家正不過是18歲. (08年的時候黃家正是17歲)。由黃家正(KJ)十一歲遠赴歐洲錄音跟演出開場到最後他決定去外國深造音樂。當中講述了他跟老師羅乃新,哥哥妹妹,學校音樂部的同學的故事。當然更多的是從黃家正口中了解黃家正。
進場看是因為讀過一些報導,約莫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天才故事,一般的天才故事只會告訴你一個人有天才,然後被發掘,如何努力成名。另一種變型是天才的難處,或者是與眾不同。但<音樂人生>訴說的是另一種故事。不是宣傳,而是很全面的記錄了一個天才如何尋覓他的人生。這已經超出了音樂天才成名的模式。另外,進場是一個很個人(personal)的原因,就是窺探天才。自己也曾經學習音樂,不過不是天才,總是想看一個天才來成全完全自己。
於影片中,清楚看到了KJ的過人之處,而且他的性格是很過癮的。是狂妄是很吋,但就是因為他本身的能力,他才能這樣做。他的性格上不合群正正反映他的天才。所以,觀眾看到這些狂言的時候總是大笑,他的「高度」令我們走進另一個世界。
由於主題甚多,感想也很多,只好分開逐個寫。
音樂
一說到黃家正的音樂觀,我有共鳴。
影片當然有說黃家正小時候在捷克錄音,跟羅乃新學琴,在港錄音的情況。但有共鳴的是他對待校際音樂節。他指揮,他玩Brahms Piano Quintet, 幫合唱團伴奏。在指揮時他其實想帶他的團員去another dimension. 他用譬喻,他很好的耳力,他也十分自信。他說自己是一個charming leader。無疑,他真的是。而被他鬧的同學都服他。畢竟他是來自另一個高度的。
他對於比賽的態度是唯一我跟他相似的地方。當所有人在喊「音樂皇國,捨我其誰,拔萃!拔萃!拔萃!拔萃!拔萃!」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同喊,只是在旁笑了笑,有點不屑的感覺。他說無錯他們(團員們)是團結的,但他們只是為比賽而團結,贏了的時候就真的感覺在一齊。但他追求的是為音樂而團結,這樣是一個更高的層次。因為為比賽才玩音樂,已經不是音樂了。
從我一進林護的時候,我對這個比賽的感覺相似。究竟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努力的練習就是為了獎項。其實就此事都跟人「筆戰」過。我想這好像學音樂只為了考級一樣。一年到頭只懂得三首歌。那為什麼還要玩音樂呢?
到黃家正參加chamber。 選的歌就是Brahms Piano Quintet 1st movement。 我想不熟識古典的人可能不太明白。但我聽到那piece的introduction就毛管動,然後暗咐一句:痴線. 這麼難的一首ensemble piece. 正如KJ說我黎educate 全香港string 界的kids. 雖然這歌超時,有可能被dq (取消資格),但黃家正蠻不在乎。因為佢玩Brahms 並不是因為要證明自己得,而是為了音樂本身,大家又可以學到野。完了演奏後,KJ非常興奮,說是人生最高興的一刻。我相信玩過一次成功的ensemble 都會明白這種高興。最後佢贏左,而個評判都話因超時都扣了分。
KJ就是這麼狂妄。但他明白自己的目標(至少關於音樂的)。所以他討厭為比賽而去玩音樂。這個我想在林護的同學應該多一點啟發吧。
A human being
黃家正小時侯已經問為什麼人要生存。人為什麼要生存。這種洞識力已經超越了一個音樂天才的定義了。電影開頭黃家正已經說他想做一個human being. 當全世界平庸的人想怎樣的出色時,有一個人天才說想一個人。其實human being, 根據我的看法, 對KJ來說是相對於死物。即是人之所為人的特質才是最重要的。
音樂,人生,錢就是小時候KJ的對於人生的三分。好睿智的看法。我想許多人還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人生。而黃家正就不斷在片中說要探求這人生意義。其實他有段時間迷失了,停下來找尋。部份也因為父母離異這事。
個人與大眾
也想寫一個超越這電影的事。黃家正出身中產家庭,父親是醫生,就讀男拔萃,成件事情好中產,或者是跟基層脫離。這個是我看這電影的一個不協調感。第一次看到男拔萃的音樂部是怎樣練習的。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精英。
不過,我還是喜歡<音樂人生>這電影。就是因為這個夠個人。而當中沒有說了多少他成功的故事。當然佢的成功跟錢有不可分的關係。不過,關於人生的探求,對於音樂的看法,這些都是跟錢少一些關係。我會定義這部片是一個個人的探求,然後觀眾睇,又是一種探求。整件事是關於個人,而非社會。
其他
其實我對這套片很多共鳴源自自己的經歷。當黃家正提到搞音樂可能會乞食。我後面有人笑,我頓感悲哀。他這個看法又有何可笑。我基本上覺得院裡的大部分觀眾不太明白KJ 那種深邃。我明白有很多笑位,我也笑了。不過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困惑,一種不知何去何從的人生,更多是感動,就好像最後幾個鏡頭裡有KJ 彈拉克馬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一種毛管動的震撼。
我總覺得KJ 跟我們是有一點不同,他的天才不只是音樂上的,也是思想上的。或許像他說的音樂其實跟世上種種都有關聯。這部影片不是為了滿足了天才窺視欲,而是為了觀者的人生帶來一點啟發,把觀者透過一個天才的視線去洞識人生。
最後,電影一開始我就懷疑我見過黃家正本人。回家一看某一場concert programme。 果真如此。 那個應該是黃家正出國深造前的最後幾場演出。難忘他的姿勢,難忘他琴音裡的詩意。YSL 當時跟我說過這人。也覺得他很有型,很有風度。
在百老匯上的宣傳告白有許鞍華這樣說
「這是一齣精采的音樂傳記,就連不愛音樂的人也會喜歡!」
希望大家能夠入場(這也是我寫這篇的緣故,當然我寫得不好,所以請入場!) 笑下之餘,請不要忘記看一下黃家正的人生觀,可能有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當然留意黃家正的音樂。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