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September 2009

<七百年後>

一直想寫<七百年後>。其實都算寫過兩次,都是關於歌詞方面。其實<七百年後>這歌的詞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碰巧有感想就寫了。反而我覺得有一方面做得很好,那就是編曲。


我想讀到這文都有聽流行曲的經驗,相信不是貼市的歌迷,都能唱出一些旋律。在這些經驗中,我不知道是什麼驅使你去聽流行曲,不知道你會欣賞什麼方面。歌詞應該是其中一樣頗重要的東西,因為聽歌/唱歌其中一個功用就是抒發情感,所以借歌詞表達自己的情況,借歌說心事。當然又有些人不會聽歌時嚼歌詞,旋律行先。這也是K歌一些條件:容易入耳,容易上口,容易唱。


除了詞曲外,編其實也是可以欣賞的。旋律跟編曲都屬音樂方面。而旋律由於要符合市場需要就當然夠容易入耳。所以會有「好聽」的感覺。但人往往就忽略了編 曲-即從旋律到整首歌的音樂編排。而編曲又可再細分,本文集中講層次。



七百年後的可貴就是除了旋律(即人聲)跟敲擊(drum set)外,中間其他聲部,或其他樂器都很清楚,有性格。換句話說是有層次- 弦樂,鋼琴,結他(plug 同unplugged),敲擊和人聲(和音部份) 全都有一個角色。一般的流行曲都會做好人聲部分,敲擊基本上不會缺少。但中間的聲部好多時候會很模糊,或者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值得留意的。但在七百年後你可以每次聽一種樂器,然後都覺得可聽-我會說這是有point of interest。 留意一下弦樂(極可能是電子合成),其實寫得很漂亮,就咁聽都有些價值。係第二段中的節奏規律幫助完成推動。又聽聽橋段(bridge section),即第二段副歌之後,有一段電結他。(我承認這不特別,甚至很標準,但做得不錯)進入時有向上升的音階,幫手推向最後一段。最後一次副歌前的弦樂是幫手推向最高點。雖然Eason 在隨後一次副歌中用真音唱「老地方 抱著一起安睡」, 更具爆炸力, 更具力量, 但如果沒有背後的音樂,整個情緒是推不上去的。(順帶一提,Eason 頭兩段的跟最後的唱法大有不同,也是這首歌的層次感的重要元素。可比較三次副歌。)





若想對比<七百年後>可參考張敬軒的<雪花抄>。其實兩首歌的情感都頗相近,但可惜<雪花抄>的編曲就沒有成功推向高潮。


另一首我覺得很過癮的是周杰倫的<夜的第七章>弦樂團,大提琴,小提琴,鋼片琴,鋼琴,很重的R&B 跟鋼琴的配答。嘻哈的部份跟副歌的部份交替,基本上一層層貼上去,段落與段落間只是最明顯部份的交替。後半部分是一個成功的推進*(2:02 後, 2:52後)


並沒有想要用古典音樂的方法去解構流行曲,但我想在聲部上的豐富可以是一種欣賞。也不是說一定要用很複雜的編曲才是好歌。我只是想提供多一種角度去欣賞流行曲。將欣賞多元化,或許不太適合這時代,或許甚至是反時代而行。又或者今日我寫這文就是想保留從前的東西,不想讓一些好東西隨時間慢慢消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