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找來陶傑做通識樣版試題. 夠有意思的. 近年通識一詞本身甚熱, 而這節目為我們批露了更多討論熱點. 從節目的剪輯來說, 我知道很難對鄧飛老師跟作家陶傑作出中肯評價, 但看到的卻顯然不少.
片中有三道題目, 第一條每有什麼看頭, 不談也罷. 答新能源取代煤能一題, 但是「科學發展觀」已經足夠拿取6分或以上. 這是胡錦濤提出的新重大戰略思想, 位置崇高. 答得出的人熟識國情, 已經加而利用於答題, 是從一事實應用到一個情景. 獨立思考有了, 緊貼國情有了, 卻因為沒有直接指出科學發展觀跟能源相關, 「當個改卷既人係明你講咩」. 如果改卷的人確實知道科學發展觀於中國各級各部門的影響, 應該不用特別指出吧. 而且陶傑並非單一寫下「科學發展觀」五字就收手留力.
之後陶傑用分析用讀唇, 答發展新能源的可行性. 鄧飛老師的回應是不能揣測高官社會菁英的說話, 因為這是陰謀論. 恐怕鄧飛老師是不明白中央領導層的指示方式, 中共高層每次發表講話都不是一般演講, 是對下級帶有指導性. 鄧老師可能不讀報看新聞, 因為媒體往往已經胡主席, 溫總理的一兩句而見對香港的看法, 及軟指示. 「總結經驗, 查照不足」「不進則退」這些話的分量都不輕. 當然題目只是說「參考以上資料」來答溫總對中國能源發展方向看法的可行性有多大, 選材可以很廣泛. 但可惜的是節目中沒有出現其他有力的答案. 這點我認為陶傑也不至一個不合格的分數.
從這一道題兩部份可見, 若然通識課實行的時候還是這樣, 我想受害的還是香港中學生, 然後是全香港. 考試的用意是什麼? 一是測量, 二是傳授知識. 我不是質疑考試制度, 而是質疑改卷員. 若過改卷員未能有效的將學生分類, 那麼考試來干什麼. 通識關乎升學, 升學也關乎就業. 香港不需要這樣的通識科.
功利的我都擺在前頭了. 現在回到教育的本質. 通識被說得冠冕堂皇, 但實行起來卻很簡陋. 通識的第一步是資料吸收. 這個是必須的, 也是在中學階段適合的. 在這之後, 我們才能說獨立思考, 多角度思考. 因為通識最後不是關於你識幾多, 而是你能夠在不同的情景下都能有判斷,有看法. 這才是目標. 但觀乎改卷的手法, 似乎是有思想枷鎖. 想得高分你答的需要與改卷員方向一樣, 如果有個學生, 從來沒有留意中國發展新能源, 但明白中央領導層的話很重要, 繼而分析語言語氣, 你卻給他不合格甚至零分, 這跟通識的原意相反.「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是通識科其中一個宗旨.
再說, 考試一定有答案. 雖然無唯一答案, 但必定有一套會被接受的答案. 又由於是考試, 關乎學生的前途, 甚至是他的家長, 學校聲譽. 最後, 就是令學生偏向於一套會被接受的答案. 我不是陰謀論. 而是我關心那一套答案究竟有多闊. 通識是一種技巧, 講救獨立思考分析, 但別忘記背後是言論及思想自由. 如果改卷員的正確答案很少, 那麼我們的學生學到的是考試技巧, 不是獨立思考, 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也就算了, 最怕是學生以為看待天下所有事都只有一種方法, 而這個想法不是他經自身的思考探索而得, 只是被餵哺而來. 這樣我情願通識不考試.
有人於討論區上說為什麼找陶傑, 說其不夠客觀, 用他平日的文字來佐證. 又有人推練乙錚, 甚至推任教於港大哲學的Joe Lau. 真的很奇怪, 為什麼是練乙錚? 為什麼不是邱立本? 為什麼不是我覺得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的葉輝? 為什麼不是一眾政治評論員? 這裡我覺得發言者有點狹窄(其實我自己又何嘗不是, 只懂得葉輝邱立本蔡子強劉銳紹) 我們要的不是一個測試對比, 因為這是一份給學生的試卷. 而它應該是一個具有通識能力的人都能拿高分的卷, 所以不在於什麼人. 客觀這問題確實多餘, 陶傑答卷並沒有什麼不客觀的地方, 也一點也不怪. 如果你將客觀等同政治正確我無話可說. 如果不是, 那我就質疑你的答案的客觀性, 而及你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最後想說其他有關通識的事. 我發現通才於現今社會不太受重視. 已經沒有了胡適說的「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我們只需要更多的專家, 而不是一眾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想一個考試未必能扭轉這種局面. 至少現在的大學教育不見得很有通識元素. 或許是大學生自己的問題. 我時常覺得通識之高深是大學生也未必能掌握. 因為通識不只是通通都識, 而是要先拓闊知識, 再輔以不同的理論於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議論. 舉個例子, 先前有賣冒少女獲得大眾同情與肯定, 但從另一角度看又得出更多東西. 於大學這個層面來說, 通識不再是跨學科的認識, 而是從不用學科的角度思考同一件事. 例如法理學中講服從"obedience", 其中一本指定書目中也提出Milgram Experiment 從心理學角度看服從. 所以中學推行通識的同時, 大學裡頭也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或許應該問一條簡單的開始: 大學生需要通識教育嗎?
後記:推練乙錚是有另一理由. 因為樣版試題有「香港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調查. 練乙錚於<浮桴記>有寫過這調查, 跟其後來的影響. 雖然他當時有提出見解, 清楚來龍去脈, 但畢竟學生不是他, 也未必讀過他的浮桴記. 就算讀過答到, 能夠過改卷一關還是很難說的.
附錄:
通識的宗旨是什麼? 官方的答案是:
(a) 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
(b) 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
(c) 成為獨立思考者,能夠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轉變情況而建構知識;
(d)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e) 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
(f)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他們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
負責任的公民。
(底線自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