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April 2011

一個文偽青年的回應

今天破戒一次。

若缺齋老人:
看罷本老頭在個人Facebook上竟能一星期便拍了近千張照片、可說是走遍了大街小巷,藍血大學(或稱香港大學)法學院溝女王歐世圖兄歎曰雖然曾到此四日,但與本老頭遊蹤相比好像沒到過維也納似的。本老頭笑曰一則老兄你當年是跟隨豪華團、二則有女伴在側,怎會像本老頭般為憑弔音樂家而兩日遊了三個墳場?想來可沒有旅行社敢將墳場寫入旅程吧?有女生陪伴時你老兄這位溝女王想也不會浪漫得手牽手逛墳場,加上要陪伴女伴掃名牌佔用大量自由時間下,見聞自然比買了一張交通週票後到處亂逛的本老頭少了一點!

歐世圖在這裡好歹也是個文偽青年。因此以上我的描述是極為不恰當的。這些文字也只能說是另一種符號建構,在面具上再套另一種面具。其實間中也有此種溝死女等描述,但由於是次與面具本身相差太遠,嚥不下,只好破戒回應。

首先到過Wien 四天是錯的。那時是匆匆遊奧地利,一天沙爾茲堡,一天維也納。參加的更不是什麼豪華團,而是背包自助遊。當時在奧地利沒太長時間,一來這是與好友商量後的路線,二來是覺得歐洲音樂之都又何止維也納 (雖然維也納是有它聞名於世的原因),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文化中心,因此下次歐遊可以再以音樂角度出發。

然後,並不是與異性同遊。再說要背包自助遊也難以掃明牌。再其次是怎會有個到歐洲掃明牌的女友?這個在金錢上是不可能發生,然後愛情上非常難發生。

還有說到墳場這點,這是我破戒的主要原因。在維也納是沒有走過墳場,但我當時歐遊是走進過其他墳場。作為一個文偽青年,怎能不明白進墳場是一個什麼樣的象徵、什麼樣的意義。還記得當時沒有買地圖,特地用相機拍下墓園地圖來參考。在看見(其實是認得)地圖板上那一堆名字卻實是興奮的,但是後來想這與書皮學沒有什麼兩樣。後來走進墓園時,慢慢走過許多的墓碑、雕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體驗文化。早些日子聽馬家輝在清明時的節目也訴說了相似的故事,是在歐洲的墓園裡看見某雕像。故事是小女孩早逝,然後在其墓上有小女孩的全身雕像。馬想像小女孩父母每年探望時都老去一些,而雕像還是十來歲的狀態。

文偽青年見聞不比老人,此話非虛,到底也只是偽。但說這是因為陪伴女友而致見聞少,那就不對了。文偽青年為了讓別人認為自己有文化(其實本身並沒有什麼文化),是不會做出與文化形象相違的事。雖然文化藝術見聞不多,但至少有嚮往藝術之心。到歐洲朝聖之心當然有之,但到步後明白自己缺乏相應的文化修養,但求由零開始,遊藝術館也放慢腳步,從頭學習,所以也警惕自己不要只求「認得」此樣那樣及衝checkpoints。

還有,順便澄清「藍大溝女王」或類似的稱號只是戲言。

以上是一個文偽青年的回應。這樣寫應該比較貼近本身的面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