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July 2008

意像

近來減產, 在這裡很少寫. 一來是這裡無個人每天紀實. 二來是這裡沒有太大需求.
不知道是否因為麻煩, 還是因為內容問題, 讀此處的人不多. 不過我還沒有到意興闌珊的地步, 所以今日一小寫.

先一陣子迷上武滿徹的音樂. 總他的音樂題目很詩意. Toward the Sea, Rain Tree, Asterism, November Steps 等等. 離懂得欣賞估中美感還遠, 不過多聽幾次也發現其好聽之處. 一直相信欣賞音樂是側重感覺多於理性理解. 對於modern music 也是這態度. 不過, 我也看看分析來幫補下.

在有詩意的題目下, 武滿徹的靈感來源當然也是很詩意的. 以下是一段關於Rain Tree的介紹. 摘至Toru Takemitsu Chamber Music (Naxos) "The title was suggested by a passage from the novel Atama no ii, Ame no Ki by Kenzaburo Oe: "It was named the 'rain tree'. for its abundant foliage continued to let fall rain drops from the previous night's shower until the following midday. Its hundres of thousands of tiny, finger like leaves store up moisture, whereas other grees dry out at once."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作品. 第一次讀到這裡, 簡直是有種震撼. 雨樹, 姑且先這樣譯, 原來是因為下雨的緣故, 再繼續下雨. 此震撼在我腦海留下一個清楚的影像. 而且這畫面總是伴以驚奇的感覺. 我惟有稱之為「意像」.

如此奇特的意像. 難怪會引發起一首作品. 有時候會遇到這些意像. 直接的可能是一幅畫. 可能是像Dali的. 又或是白先勇的<青春>. 那被重擊的感覺久久不散去.

其實說這麼多. 還是想帶個畫面, 又或是意像給你. 不求什麼, 好玩唄.

後記: 在查有關大江健三郎的資料, 才發現有本書是他跟小澤征二的對談<地圖日記>. 不禁聯想起Edward Said 薩伊跟巴倫邦的對談集. 前者沒看過, 甚有興趣. 後者曾讀過, 不過要寫來又是另一個故事, 另一個blog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