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March 2010

乘電車跨過大海

功課總是提不起勁寫。但跟人討論貧窮、道德倒是很上心。人總是矛盾的(並非想與毛主席相提並論)


想了很久關於到底有沒有道德責任去救助窮人。沒有答案,再說受Habermas 一科影響覺得自己想係沒有用,畢竟是同屬一個社會內的人的事,最後都要大家溝通。所以就不寫了。反而想寫一點無咁重口味的東西-歌詞。


總覺得<櫻花樹下><秒速五釐米>的變種。後來<七百年後>出了之後,我更加相信這個說法。兩首都出自林若寧手筆,都是與動畫有關係。不過今天並非針對卡通同歌詞的關係,今天只說小事。<櫻花樹下>最後是這樣的


「如有天置地門外 乘電車跨過大海
匆匆跟你 相望一眼 沒理睬
明日花 昨日已開」

當日我想不通為何是乘「電車」。我以為是港島的電車,就想林若寧預言維港填平,然後用電車過海?當然就此打住這想法,但一路也沒有答案。

到最近煲陳奕迅的<陀飛輪>,同咀嚼歌詞過後我就明白原來是怎麼的一回事。又是最後一段:

「還剩低 幾多心跳
還在數 趕不及了
昂貴是這刻 我覺悟了
在時計裏 看破一生 渺渺」

好啦,我阿媽係女人時間出場。咪就係電車(地鐵)同時計(手錶)。日文漢字也。呢個發現令我對<櫻花樹下>再多了點和風感覺。首先香港無櫻花的,然後是那種迫於無奈的分開到再相遇,然後不再認得的唏噓。能勉強從解構主義來說<秒>跟<櫻花樹下>的尾段是通的-二人相見/不相見;電車;花。撇開<秒>一戲,我們看到的仍是日本文化如何影響香港文化。是否有更多例子,那就要再觀察一下,不過自己對<陀飛輪>中的時計最初也無不妥,看來我自己開始混淆了。
---
題外話: 無線個櫻花樹下的MV總令人想起<最長的電影>的MV。又係紮頭髮既橡筋,不過無記娘D, 係鬆弛熊,人地小學生都唔用。還有周董的MV 都很不錯,當然女角都很不錯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