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A出題說寫Consequentialism,及問了 "whether it is a good moral theory?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moral theory actually? value-guiding? able to explain common moral intuition?"
儘管有點離題,我還是想說以下的東西。
1. Consequentialism 是處理倫理學的一個派別。但倫理學當中的問題沒有像是非題一樣。房裡有三個人。是?否?對於這種事實問題每個人都會答同一個答案。但是道德不道德就沒有這種肯定性,至少不是每個人都會答上同一個答案,而且就算一樣背後的論據也可能不一樣。在倫理問題中的不同意是關於meta-ethics 的問題。
2. 為何要提此種不同意? 因為我視倫理為人與人甚至世界關係的學科。可以視為人在不同處境應該做什麼。但是許多時候一個人行為將會影響其他人。因此,我比較關心人與人應該如何共處,所以各人會否對道德問題有同一個系統將會是關鍵。若然各人的道德取態不相容,我們該如何決定誰人的是正確,甚或是可取呢?
3. 儒家會說的人禽之辨、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說每個人能有分別善惡的能力。究竟人是否天生就有這種判別能力?如有那麼先前的兩段都需要重寫。這辨別能力在近來新興的experimental philosophy 有一個頗重要的位置,又有人會說是 moral psychology。天生與否其實做些實驗便能知道,例如把人隔離於社會,然後看此人會否產生某套倫理系統。要隔離社會的原因是一當我進入社會,與人交流,無可避免受到社會教化,或某特定文化影響然後會影響本生可能有之的倫理分辨力。
4. 以上問題唯有使出不同文化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倫理系統來應對。由於並無客觀可依靠的標準,而且讀過Habermas,是傾向使用discourse ethics 這個程序。當然這對人類還是有假設-透過溝通辯論所有人會達成共識,產生一套所有人都同意的系統。最近發現這個程序可能會失敗到一個程度使到需要完全放棄,畢竟所謂理性是否代表每個人的答案都指向同一處是成疑的。
5. 有趣的是朋友問題是whether it [consequentialism] is a good moral theory。這個a 可以理解為其中一個好的道德理論,可能好的還有其他。正如後邊的問題一樣,是否會多過一個道德理論能稱得上為好呢?後邊的問題是更為複雜,因為good 本身是一個價值判斷。套回第一段的說法是價值不如事實的客觀存在。但以此種說法來避免為好來定義好像有點問題,例如消極。
6.什麼是Consequentialism?
8. 究竟有什麼neutral value 需要弘揚(promote)呢?是否所有neutral value 都應該弘揚呢?這就不清楚了。若然neutral values 中會有不相容那怎辦?這些我還沒有答案。
9. Pettit 在他的一章處理了Consquentialism 常被批評為有過份要求(over-demanding)。他的回答是有趣的-雖然如Scheffler說的Consquentialism 能夠找出最佳的情況及達致該情況的手段,但是他所看待的Consquentialism 卻容許一個人採取其次的手段,只要是能夠弘揚相關的中立價值。他給的例子是解決饑荒。一個有錢佬可以將其全部身家捐掉,然後全身投入解決問題,但是Petitt 所說的Consequentialism 認為如果這個有錢佬做的不比其他有錢佬差,那麼這個人也不算是不道德。這樣便解決了過度要求的問題
10. 但引 Peter Singer 說的,全球糧食產量足以供給全球所有人。那麼饑荒是一個分配問題多於一個不夠錢的問題。要完全解決饑荒,那麼是否需要重新檢討經濟制度或者是分配制度?假設存在一個重構經濟制度的方法,而那是需要所有有錢佬同時放棄他們生財的方法。若果我們用第 9段所說的兩級制,一個有錢佬能夠不去做最高要求,但同時能夠合乎道德。這樣的結果我感到太不舒服。(關於有錢佬的慈善可以看Zizek 的解說)
11. 寫了 10段忽然浮起一個極消極的想法。就算我找到了一個我認為是好的倫理系統或道德理論,但是有相當多的人是不同意的及不接受。那麼我所關心的人與人和人與世界如何共存那就消失了。例如我說實行民主有其道德要求,但對方不同意,然後民主因此不能實現。因此,能否說服多數人恐怕也是一種考量(忽然變成重視 instrumental value)。若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共同的道德認知,天生的道德觀念,那麼就算有些人不承認不同意,至少我們能夠去嘗試喚醒更多人。但如果我們沒有這天生的認知,道德的力量在那裡?道德如何去讓人做一樣我認為對的事?
12. 最後寫埋moral intuition。其實當中也提及了部份。我是相信人許多所知並不先於社會。是否有intuition 就得科學的測量,即抽離現存的社會。又一說是有什麼行為會在所有人類社會是道德
(從前D 問我的問題)。在有這些實驗前,我還是相信社會上的不同教化會型成不同的所謂的moral intuition。而這些moral intuition 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係用作類比,正如A 那時候說的素食原因一樣。若然我們會準守consistency 的時候,我們有機會運用這些moral intuition 來讓其他人做一樣我認為對的事。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我們可以用些方法推到人人都應該有相同的政治權利。
---
這是近來最有難度的寫作。不過因為這個題目而讀了些書,清理了一些思緒,及看見沒有處理好的問題,這些都很難得。又不過,這篇感覺內容很虧。
3. 儒家會說的人禽之辨、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說每個人能有分別善惡的能力。究竟人是否天生就有這種判別能力?如有那麼先前的兩段都需要重寫。這辨別能力在近來新興的experimental philosophy 有一個頗重要的位置,又有人會說是 moral psychology。天生與否其實做些實驗便能知道,例如把人隔離於社會,然後看此人會否產生某套倫理系統。要隔離社會的原因是一當我進入社會,與人交流,無可避免受到社會教化,或某特定文化影響然後會影響本生可能有之的倫理分辨力。
4. 以上問題唯有使出不同文化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倫理系統來應對。由於並無客觀可依靠的標準,而且讀過Habermas,是傾向使用discourse ethics 這個程序。當然這對人類還是有假設-透過溝通辯論所有人會達成共識,產生一套所有人都同意的系統。最近發現這個程序可能會失敗到一個程度使到需要完全放棄,畢竟所謂理性是否代表每個人的答案都指向同一處是成疑的。
5. 有趣的是朋友問題是whether it [consequentialism] is a good moral theory。這個a 可以理解為其中一個好的道德理論,可能好的還有其他。正如後邊的問題一樣,是否會多過一個道德理論能稱得上為好呢?後邊的問題是更為複雜,因為good 本身是一個價值判斷。套回第一段的說法是價值不如事實的客觀存在。但以此種說法來避免為好來定義好像有點問題,例如消極。
6.什麼是Consequentialism?
Conquentialism in its purest and simplest form is a moral doctrine which says that the right act in any give situation is the one that will produce the best overall outcome, as judged from an impersonal standpoint which gives equal weight to the interests of everyone. (Scheffler, 1988)
另外還有這個定義:
7. 讀了Philip Petitt 在 Three Methods of Ethics 的一章後(其他兩個為Kantian ethics 及virtue ethics),發現他所提倡的Consequentialism 已經沒有多少太多 substantial 的東西,尤其是neutral values(中立價值)。Consequentialist says, first, that values determine rightness in the promotional, not the honoring way. And the consequentialist says, second, that the values which determine rightness are all neutral values, not values that have a distinctively relativized reference. (Pettit, 1997)
The value will be a neutral value, we can say, if and only if we can know what it is that is valued without knowing who the valuer is. It will be a relativized value, on the other - an agent-relative or agent centered value. (Pettit, 1997)這種中立價值與普世價值相近,是在每個人的情況都應以實行,Petitt舉的例子為了快樂的增加,自由的增加,人能夠自給自足和關懷其子女。這些 universal 的價值當然並不是真確(如果道德命題有真假),但至少能夠減低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矛盾,比起容許 relativized value所帶來的問題為少。因此要我提議為好的道德理論是要處理人與人甚至世界這兩個關係。(當然這是否一個politics 的問題是值得商榷的)
8. 究竟有什麼neutral value 需要弘揚(promote)呢?是否所有neutral value 都應該弘揚呢?這就不清楚了。若然neutral values 中會有不相容那怎辦?這些我還沒有答案。
9. Pettit 在他的一章處理了Consquentialism 常被批評為有過份要求(over-demanding)。他的回答是有趣的-雖然如Scheffler說的Consquentialism 能夠找出最佳的情況及達致該情況的手段,但是他所看待的Consquentialism 卻容許一個人採取其次的手段,只要是能夠弘揚相關的中立價值。他給的例子是解決饑荒。一個有錢佬可以將其全部身家捐掉,然後全身投入解決問題,但是Petitt 所說的Consequentialism 認為如果這個有錢佬做的不比其他有錢佬差,那麼這個人也不算是不道德。這樣便解決了過度要求的問題
10. 但引 Peter Singer 說的,全球糧食產量足以供給全球所有人。那麼饑荒是一個分配問題多於一個不夠錢的問題。要完全解決饑荒,那麼是否需要重新檢討經濟制度或者是分配制度?假設存在一個重構經濟制度的方法,而那是需要所有有錢佬同時放棄他們生財的方法。若果我們用第 9段所說的兩級制,一個有錢佬能夠不去做最高要求,但同時能夠合乎道德。這樣的結果我感到太不舒服。(關於有錢佬的慈善可以看Zizek 的解說)
11. 寫了 10段忽然浮起一個極消極的想法。就算我找到了一個我認為是好的倫理系統或道德理論,但是有相當多的人是不同意的及不接受。那麼我所關心的人與人和人與世界如何共存那就消失了。例如我說實行民主有其道德要求,但對方不同意,然後民主因此不能實現。因此,能否說服多數人恐怕也是一種考量(忽然變成重視 instrumental value)。若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共同的道德認知,天生的道德觀念,那麼就算有些人不承認不同意,至少我們能夠去嘗試喚醒更多人。但如果我們沒有這天生的認知,道德的力量在那裡?道德如何去讓人做一樣我認為對的事?
12. 最後寫埋moral intuition。其實當中也提及了部份。我是相信人許多所知並不先於社會。是否有intuition 就得科學的測量,即抽離現存的社會。又一說是有什麼行為會在所有人類社會是道德
(從前D 問我的問題)。在有這些實驗前,我還是相信社會上的不同教化會型成不同的所謂的moral intuition。而這些moral intuition 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係用作類比,正如A 那時候說的素食原因一樣。若然我們會準守consistency 的時候,我們有機會運用這些moral intuition 來讓其他人做一樣我認為對的事。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我們可以用些方法推到人人都應該有相同的政治權利。
---
這是近來最有難度的寫作。不過因為這個題目而讀了些書,清理了一些思緒,及看見沒有處理好的問題,這些都很難得。又不過,這篇感覺內容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