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去圖書館,偶然碰上了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我經常都會查看這書是否在架,但每次也沒有見到,大概與村上春樹的小說一樣長年借出。既然有緣見到也就借來重讀。中六那年讀過一次,現今只對某些情節有些印象,但究竟想說什麼是讀不明白的。現在重讀了十來頁,卻有了更多的想法。當年完全不懂那個永劫回歸為何是重,現在也總算明白。也明白Tomas多一點。
對於這個差異,我跟自己說:A matter of time。但其實這不準確。不是時間讓我明白,是這幾年經歷過的或是反省過的。說是時間問題只是一種修辭手法。經歷過的及真正感受過的才能明白。也就是所謂的階段。這不同於小說另一種功用--創造另一種可能給讀者,這確確實實讓讀者意識到自己的狀況,然後思考。如果創造另一種可能是給從沒有該種想法的讀者看,《生》這類便會是寫給遇到過類似情況的人看。所以,當年陶國璋老師說這書應在大學裡看是有其道理的。
25 December 2011
10 December 2011
網摘--書摘
還沒有讀通什麼,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別想寫。每當我反思這個問題,我便想工作的壓迫是否就是放棄參與政治的最大原因?就算連參與,也只是去投投票便算了。按當下社會的標準來說,我是有知識的,educated。但那又如何,絕大部分時候也不能做到什麼。
所以,通識科能有多大的效用?其效用會否只反映於選票上?近來有討論通識科的博文(例如此文及此文),感覺甚是正面。但我從出版社的朋友那裡聽到感覺卻只是一般。總有感覺通識科的答題中的表述正反論點會助長香港的核心價值:各打十大板。話雖如此,通識老師熱血是好的。通識科總不能全是好的,也不能全是壞的。不論如何,還是要努力溫習這本來我以為很簡單但其實也很難的科目。
既然也沒有什麼能給讀者,唯有送上近來望過的blog 給各位有心人。For Reference 是書摘網站(是我的分類),最近竟然摘上Polanyi 的《大轉型》。另外是書寫空間,應該有些人會知道這網站的。最近有包曼的東西出現。對包曼不熟識,不過《工作、消費與新貧》在序言見過一次。望了幾眼覺得是不錯的主題(真的是幾眼而言)。
也有想過做書摘或一點綜合,一來這城市的人太繁忙,二來也可以迫使自己多讀書,但同時我也堅持應該讀原典。該怎麼用什麼形式還真是需要探究。
所以,通識科能有多大的效用?其效用會否只反映於選票上?近來有討論通識科的博文(例如此文及此文),感覺甚是正面。但我從出版社的朋友那裡聽到感覺卻只是一般。總有感覺通識科的答題中的表述正反論點會助長香港的核心價值:各打十大板。話雖如此,通識老師熱血是好的。通識科總不能全是好的,也不能全是壞的。不論如何,還是要努力溫習這本來我以為很簡單但其實也很難的科目。
既然也沒有什麼能給讀者,唯有送上近來望過的blog 給各位有心人。For Reference 是書摘網站(是我的分類),最近竟然摘上Polanyi 的《大轉型》。另外是書寫空間,應該有些人會知道這網站的。最近有包曼的東西出現。對包曼不熟識,不過《工作、消費與新貧》在序言見過一次。望了幾眼覺得是不錯的主題(真的是幾眼而言)。
也有想過做書摘或一點綜合,一來這城市的人太繁忙,二來也可以迫使自己多讀書,但同時我也堅持應該讀原典。該怎麼用什麼形式還真是需要探究。
08 December 2011
05 December 2011
「種票」
李祖喬: <意識型態>
此文是近來很少讀文而覺得有意思的文章。花園街火警不好說是否縱火。但有人種票已經很難有相反的結論了。而這裡的種票不是像今日新聞指一些人虛報同一地址這樣簡單,種票是指某一個團體有計畫的誘使及協助一些人虛報地址,從而影響選舉結果,背後操縱的組織才是重中之重,惡中之惡。由於法律上沒有「種票」的罪行,最多只是aiding and abetting 虛報地址,根本不足反映嚴重性(假定公平選舉是香港核心價值)。再說就算法庭重判此aiding and abetting,如何調查及舉證亦有一定難度。看看I記會否查美孚這一案。I 記出名夠辣,不過是否能一如以往,現今還是一個疑問。
如果發現致勝的「地區工作」是種票,那麼曾經走出來的學者要求泛民改善地區工作的人是否應該再諗諗?那些學者特別的地方又在哪裡?走出來講個原因然後原來不是主因。這麼說這些學者對香港社會在區議會的基本政治取態根本就是不懂得。我有興趣知道香港從數據研究政治及選舉的學術工作如何,知道的朋友可以賜教。或者這又是一個mphil 的題目(但沒有A 的決心讀上去)。
作為一個經常聽到左翼理論的人來說,還是想說選舉政治與錢分不開。不過有趣的是,我是不知道北歐福利主義這修正主義最大的弱點。是最根本的剝削未得到解決,還是財金政治仍然存在?
點都好,李祖喬示範了意識形態的其中一個解釋。
此文是近來很少讀文而覺得有意思的文章。花園街火警不好說是否縱火。但有人種票已經很難有相反的結論了。而這裡的種票不是像今日新聞指一些人虛報同一地址這樣簡單,種票是指某一個團體有計畫的誘使及協助一些人虛報地址,從而影響選舉結果,背後操縱的組織才是重中之重,惡中之惡。由於法律上沒有「種票」的罪行,最多只是aiding and abetting 虛報地址,根本不足反映嚴重性(假定公平選舉是香港核心價值)。再說就算法庭重判此aiding and abetting,如何調查及舉證亦有一定難度。看看I記會否查美孚這一案。I 記出名夠辣,不過是否能一如以往,現今還是一個疑問。
如果發現致勝的「地區工作」是種票,那麼曾經走出來的學者要求泛民改善地區工作的人是否應該再諗諗?那些學者特別的地方又在哪裡?走出來講個原因然後原來不是主因。這麼說這些學者對香港社會在區議會的基本政治取態根本就是不懂得。我有興趣知道香港從數據研究政治及選舉的學術工作如何,知道的朋友可以賜教。或者這又是一個mphil 的題目(但沒有A 的決心讀上去)。
作為一個經常聽到左翼理論的人來說,還是想說選舉政治與錢分不開。不過有趣的是,我是不知道北歐福利主義這修正主義最大的弱點。是最根本的剝削未得到解決,還是財金政治仍然存在?
點都好,李祖喬示範了意識形態的其中一個解釋。
Labels:
觀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