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只是想說其實律師幹的又是否如某有名大律師說的捍衛法治,甚至為大陸帶來改變呢。我對此存疑。無疑,他是有道理的,不過這幾乎是一個理想。我最初入法律系都只是想捍衛公義。不過那時我連什麼是公義都沒有清楚。到最近不停的碰到這個問題。我不嘗試找出一個完整的答案,但我信經過思考都有助達致公義。首先,也是最後,公義也不完全關乎錢,所以我相信個人層面的財富分配。personal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今日又再說起溝通,外加語言上的力量。Love Story 跟聯興行事件。特別深印象是迷失(lost)這個主題。在男女關係中不知自己的位置就會lost。 所以失去/過多自信的如何導致問題。Love Story 的女角總是明白自己的位置,以及應該/能夠扮演什麼角色。而聯興行的女人就對自己的言語過度自信,自信到要放上網,以為能到認同。
「《閱讀的女人危險》一書,解讀歷來數十幅以女性與書為主題的名畫。「女性讀書」有何特別?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其名著《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裡分析許多名畫以及當代的商業廣告,它們都有同一個特徵,就是圖像中的女主角獨獨「面向鏡頭」,望向觀畫者。這表示,女性一直被塑造成「被觀看的對象」,她們比男性更為意識到自己的外表之重要。因此歷來一個衣著隨便爛撻的男性仍然可以被認為有其它值得尊重的內涵、可以用外表以外的東西定義自己;而女性的穿戴及外表則對她的「價值」有決定性影響,一個穿著不得體的女人甚至代表她不尊重自己。我喜歡穿著有品味的人,但上述的歷史和判定則無論如何是對女性不公平的。」---鄧小樺<再危險一點>
works. studies. and then preparation for job-seeking. i have no plans and i just live day by day. i guess i am now repaying the "debt" that i owed in the two previous summers.
從前大學裡流行的四仔主義,在大學三年幾乎沒有聽過。在中學倒是聽過老師提起。時代變遷,我不是反對多了人讀大學,或者有些人好輕易就細細個出左國讀書,我只是想指出現在用教育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的方法已經不同了。呂大樂說:education is a positional goods. 你要比人多比人好。讀名校出國留學甚至早早到國外升學都已經更普遍了。從前的屋村仔女讀大學可能已經是good old days 了,現在是讀上了但也不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