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鄺錦鈞提到學者研究香港的選舉政治會以政黨的意識形態、動員能力及個別候選人的受歡迎程度,來解釋選舉上的勝利。鄺在
Patron-Client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Hong Kong 中則提出以Patron-Client 這種關係來了解及分析香港各層選舉。
分析框架
書以先理論後現實例子的形式寫成。按次序還是先講鄺所用到的分析框架。這當然是Patron-Client 這個概念,網絡上有譯作恩庇侍從,現從之。鄺主要是應用Scott 的版本:
(1) 恩庇有一些侍從在生存或生活上需要的東西或服務,因此就該些東西及服務來說,恩庇與侍從是不對等的;(2) 恩庇侍從會有面對面的接觸;(3)擴散式的彈性。不太知道(3) 的意思,不過也不礙事。重要的是 (1),恩庇會以資源上的優勢來換取侍從的支持。
除了恩庇侍從的關係外,另外兩個重要的概念是關係及人情。 關係曾經在學術圈子裡頭興盛過,而且也不是特別陌生的事,簡單來說便是因為友好關係,在某些情況得以通融及得到好處。人情能在「人情債」來體現出來--受了他人的人情總有天要還。
特首選舉
在特首選舉中出現的恩庇侍從關係其實一早浮面。書中提到第一屆大紫荊勳章的12受勳者中全為選舉委員會委員(對比
維基資料是10位),當中四個是幫董建華助選的。回歸初期的有些具爭議性的政府合約,亦是董建華私人「醒」的,例如將數碼港連同貝沙灣以單一招標的形式批給選委李嘉誠的兒子李澤佳。
同樣情況亦出現在曾蔭權時期。在曾2005年選舉工程中扮演重要位置的人最後都得到政治任命。許士仁、李國寶、陳德霖及伍潔鏇分別在05 年(頭兩位)、07年及08年獲得政治任命。曾蔭權擴大政治問責制,便是為侍從提供利益。值得留意的是書中提到陳德霖自己的恩庇侍從關係-在擴大了政治問責制中,與陳有密切關係的也分得一杯羹。這些人包括陳維安、莫宜端、梁鳳儀及許曉暉。
以上種種大家可能覺得都是不需說的秘密,但鄺做了一樣頗特別的東西,就是發問卷予2002年的選舉委員會的委員,當中包括一些敏感的問題,其他的則不是敏感。鄺發了700份問卷,收到111份回覆,當中有效的佔107份。
問卷其中一條敏感問題為:董建華先生應該任命曾經提名董德選舉委員會,作諮詢組織的成員甚至是主要官員作為報酬?結果為:非常同意 : 2%;同意 : 4% ;中立:7% ; 不同意 :35 %; 非常不同意 : 52%。正如鄺所說:有百分之7的人在這個極具爭議的問題上選擇中立,共有6%的人同意。
另外還有兩條:選舉委員的身分能幫助你提高你的政治地位,你同意嗎?同意的共 6%;中立的 11%;不同意的共 83%。有選舉委員公開指出董建華應該委任選董的人,在政府擔當職位,你同意嗎?同意的共 7%;中立的 7%;不同意的共 86%。
當然,政治回報只是一種恩庇可以提供予侍從的好處。但是,從以上結果可見渴望得到回報的人的確存在,而且敢於表達出來。
立法會選舉
這裡鄺訪問了四位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李華明、蔡素玉及鄧兆棠(大概全在2004年 ,書中只以及陳的訪問在04年),沒有特別事情想記下,與「地區工作」的感覺也沒有什麼大出入。另外書中也有問卷調查的結果,有多條問題,不贅了。只記一條:選民投你還是投你的政黨:我:87.5%;我的政黨:25%;投我因為提名我的人有名6.3%;好難講:6.3% ;其他:12.5%。「地區工作」--處理投訴、搞旅行、蛇齋餅粽無疑重要,但也需要記得政黨、政黨或個別候選人的意識形態及政綱便不重要。
區議會選舉
正如立法會選舉一樣,「地區工作」十分重要,畢竟選區小。政黨及意識形態當然不重要。但鄺指出一種「蛇齋餅粽」外的手法。互助委員會原來是政治梯階下的最下層。有權力時候便能為街坊做事,得到足夠支持時便往上爬選區議員。鄺在書中提到一個九龍城的現實例子,來詳述互助委員會跟區議會議員的關係,互助委員會提供招貼選舉廣告、活動廣告,區議會議員的又與互助委員會聯合辦旅行等活動。在選舉時,派過的食品、搞過的旅行都成為一種人情債。又由於選區小,人與人關係密切,打好「關係」當然會投你一票。
總結
鄺想在此書證明恩庇侍從關係對香港選舉有很大的影響。其實,上一次區議會選舉中常聽到的關鍵詞「地區工作」便是一例。恩庇侍從關係從港英時代到現在一直存在,而在選民少的選舉的情況更加嚴重。當然,2003年七一後的區議會選舉是一個反例,但至今還是得這一次意識形態有決定性的影響。
鄺提醒若然恩庇侍從關係深化,香港政府將面對管治問題。在不民主的選舉中忽略了大眾的聲音一定如此。因此,這是制度問題。另外,鄺亦警告恩庇侍從關係深化會變成貪污賄賂,尤其是設計鄉村的選舉。
當然,這本書講得東西不是什麼新事物。但一次過認真的看,也會讓人覺得所謂「官商勾結」「蛇齋餅粽」都是「無可避免」,正如書中提到是許多人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都曾經出現的東西。然後在一個問題上還沒有想通,派餅與透過推行政策上的好是否有不同?所謂賄選的界線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