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講「理論」。慣常的都是以科學理論入手,例如牛頓力學三定律。第三定律講及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關係。舉了例子比較容易理解我所說的理論,就是對世界的一種解釋,而且是將世界的某一方面歸納為一些規則,然後能用之預測。Wikipedia 這樣寫:
Theories are analytical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explaining, and making predictions about a given subject matter. 依循這方向,我提出理論應具備解釋世界(某一方面)的能力,預測世界(某一方面)的能力。
由於Theory 這個字本身於大學裡頭氾濫,自己又經常渾噩過日子,搞到對理論一字失去認知,但卻不斷的想知道更多不同的理論。例如現在讀緊一本關於世界體系的入門書,之前讀了一本馬克思經濟學的漫畫。這都因為我想理解世界,這想法也是我第四年頭半截經常默默唸的。理解世界。但是讀理論是否就是理解世界的正確方法?在第四年開始讀了一些不同科目的理論,比較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各家各派,數量不多,但卻萌生了一個想法。究竟理論的極限是什麼?
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能否用理論解釋世界的全部。我對世界的看法還是受Habermas 影響,分為三個區域。Objective、Social及Subjective。或者講我感興趣的範疇,就是能否有一套正確的理論去解釋Social World。這裡再一次科學理論能引導我們。所謂正確可能只限於在某個時期內不可被推翻。如果能夠解釋世界一分類的全部,那可謂大進步。我也不在乎是一個(如物理的Theory of Everything)或是多個理論。但是思考這個問題不在乎得出最終解釋世界的答案,而是令我們了解世界多一點。
倒過來說,如果不能全用理論來解釋,一個理論的限制來哪裡呢?例如有說馬克思的理論不能解釋中產的壯大。我們怎麼驗證,尤其是社會科學。又如果我們知道任何一套理論都不能解釋所有,那麼理論的用途在哪裡?理論會否失去用途?
還有承接以上,各種理論能夠互補出最大的理解?這些都是很奇怪的問題。
我諗咁多為的就是想知道行動與理論的關係。在理論不成熟,或者不太能解釋世界之前,改變世界是否魯莽?倒過來說,經常思考理論,會將世界結構化,認為世界出了結構性問題,那便要諗結構性答案,亦可能是一種誤解及誤會。
在這刻我只知道沒有行動的理論也不是為人好的。但在理解世界的時候我就停下來了,因為不太諗得通。或者有需要搞返個Theory of theory 或Philosophy of theory。諗到呢度就發現,凡人如我不能讀多幾個社科理論,然後諗到究竟理論能夠及如何解釋世界,從而改變世界。我只係覺得單睇經濟學理論,已經各門各派的,不能判斷,何其渺小。想得出永恆的真理幾乎成為詛咒,因為可能就是不可能。一下子真理就崩潰了,相信什麼不可能得出正確答案,也只有自己為自己決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