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August 2008

Rain



如果我問以上一曲跟哪套電影有關. 我想大概很難答得上. 當我未看 (末代皇帝: 溥儀)之前, 我也答不上. 雖然知道坂本龍一的名字, 也知道他是做的音樂, 卻從來沒有想過Rain 就是其中一曲.

是貝魯托奇的作品. 長度達164分鐘(手上是DVD, 與戲院版本長度一樣). 歷史題材, 加上劇本是一生的溥儀. 感覺就是史詩式的作品. (先在說明自己對於有關歷史沒深入研究, 所以本文也不集中在歷史事實上.) 史詩的同時, 就是節奏的控制, 內容的挑選. 雖然我在164分鐘裡不是完全交託給電影, 但是每個選擇, 都見到一種描寫. 而且這些選擇是更偏向於溥儀的悲哀 - 一生都是不由自主. 這就是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 三歲時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便繼位, 到只能活在紫禁城內的皇帝. 後來要遷出皇宮, 成為滿州國的傀儡皇帝. 雖然溥儀想借滿州國來反控制日本. 可惜話事的都不是他. 到後來新中國成立, 溥儀又被關起來勞教: 貴族的沒落. 雖然吃了點苦頭, 到最後溥儀也得到解脫.

最後, 戲中有個超現實的交代. 說溥儀十年刑期滿, 終於得到自主, 過回平常人的生活. 最後一幕是說溥儀一個人重遊紫禁城. 予人很是落寞的感覺. 他遇上守故宮人的兒子. 他跟那小孩說他曾是皇帝. 小孩說要證明. 溥儀就從皇位下拿出一個蟋蟀罐, 而這罐指向他小時候玩過的東西. 神奇的是內裡還有一隻生的蟋蟀爬出來. 鏡頭一轉, 向皇位一望, 溥儀消失了. 意指他去了. 跟那蟋蟀一樣給人放生了. 最後戲裡交代80年代, 中國導遊用美國歌謠"Yankee Doodle"的喇叭召集一群美國遊客在同一地裡: 即皇位那處.

這兩個剪接, 對我來說是全片的最Impressive 的. 一個是交代自由, 一個就是到最後的數分鐘, 還有政治上的變遷. 有一個contrast.

閱畢全片, 感覺溥儀是最後一個皇帝, 也是最可悲的小孩. 長大後是最可憐的皇帝, 亦是最可悲的傀儡, 最後是沒落的貴族. 一切也不到他選擇, 他只是歷史巨輪下必要行的一齒輪.

最後送上坂本龍一跟他的的主題.

03 August 2008

我所知道的林燕妮

早期對於林燕妮的認識是黃霑. 他在電視上說:「 你地咁樣姐係挑戰我, 我依加就講粗口: 林燕妮!」
那時候還是中一的時候吧. 對於這位女作家, 我沒有更多的認識了.

之後更多的認識是來自林燕妮她自己的專欄. 打從她開始在明報開始寫. 我總會跟馬家輝的一雙一對的看. 馬家輝多是hard 的文字, 不是說技巧, 是內容. 多以政治, 時局為主. 但林燕妮就明顯soft 得多. 由於同處一行, 就習慣一併看.

後來又知道了林振強是林燕妮胞弟. 又喜歡上他的詞. 順帶就有許多美麗的聯想. 都是一己所想. 對林燕妮的文字多了一種親切感. 雖然她不屬於我的年代, 但是覺得是種在另一種境界的人. 看她寫的專欄, 感覺到是品味生活的貴族(例如懂得名牌之餘, 還懂得沙特跟西蒙波娃, Bach的 Unaccompained Cello Suites).

加上有朋友跟我說了她灑香水於稿紙上一事, 也就更肯定她的貴族身份. 是那種elegance 讓我這個讀者再多一分猜想. 讀到這裡, 你大概會大罵我對她的好感完全不是跟她的文字有關. 對於這點我承認.

近來又有她「在向世界出發」作嘉賓. 聽到了她自身的經歷. 雖然不能深入帶給我人生是什麼, 也沒有一同「頓悟」到人生真諦, 但是也尋得一個更真實的林燕妮併圖. 在她專欄談到的親人離世, 又再重現. 又記得她替亞視拍的選傳片. 她的見解剛巧與我所寫過的相似. 我的悲觀; 她的卻化成力量. 從她的經歷中, 我深深明白她片中的無用. 因為我不能感受到她的痛.

後來節目說到了禪修, 而當天A師兄也說了佛學或許能幫到我. 雖然有機會接觸了一些講禪的書, 也看過林燕妮的三集, 但還是未有覺悟, 還是似懂非懂. 頓悟沒有, 卻有這一個我所知道的林燕妮.